close

▲ 為找尋台灣現存唯一留下來最具特色與完整的伐木基地,這次我們出發到曾是台灣四大林場的東部,去細細品味有小九份之稱的林田山。

▲ 林田山林場曾是台灣四大林場之一,舊稱「摩里沙卡」,1960年代伐木全盛時期,人聲鼎沸景象而有「小上海」之稱,其風貌與九份相似,另有「小九份」之稱。

▲ 大量的魚鱗黑瓦屋日式建築全以檜木打造,其規模之大在台灣算是少見。康樂新邨是早期林業員工宿舍,後來發生火災,當地居民就地設立這處紀念館,以提醒大家防火重要。

▲ 整修後煥然一新的中山堂,為早期林場的精神寄托所在,像是畢業典禮、劇場表演、電影放映等。在50年代沒有電視時期,中山堂的電影播放可說是鳳林、光復、萬榮地區居民最期待的一項休閒活動。

▲ 昔日森林鐵軌遺跡,雄偉的凌空矗立在中山堂旁,當年這可是深入山裡載運珍貴木材的重要運送鐵道。

▲ 森榮國小為便利林場員工子弟就學而設立,學生人數曾達12班,目前操場校地已規劃為小型車停車場。

▲ 林場文化園區內也有基督教堂,這可是早期生活機能相當完備的伐木社區喔 。印象中的林場社區,如車程、嘉義、羅東、八仙山...,就比較少見其規模。

▲ 當年的場長宿舍,環境相當優美。

▲ 旭東亭以可眺望東海岸的旭日東昇而名,其緊鄰場長宿舍旁,是場長當年非常喜歡俯瞰整個林場的地點。

▲ 課長級宿舍是雙併的日式建築,現已整修為咖啡館,用餐環境可相當具懷舊風喔。

▲ 林場懷舊館為昔日的交誼廳,現在化身為東部首創影音展覽館。

▲ 機械修理工場是林場後勤維修的總樞紐,當時的機械設備就全靠這裡的技師來維護。

▲ 林業文物館讓遊客認識伐木時期居民生活方式與林場作業情形。

▲ 這台手推式消防車可是在台灣其它地方較難得看得到,或許就僅剩這台囉。

▲ 當時的公共食堂、福利社、魚菜部、洗衣部已整修為木雕一、二館,展出各式各樣的木雕作品。

▲ 碩果僅存的加藤式瓦斯機關車及木造的車廂,保留在機關車庫內供遊客觀賞。

▲ 森坂步道全長700公尺,拾階而上除可享受森林浴外,也可俯瞰萬里溪及園區全景。
◎我的旅行故事:
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算是台灣早期最具規模的伐木社區,相較車程、嘉義、羅東、八仙山等林業社區,就屬林田山最具特色及保留完整,而能見到這樣的景點,真的是非常不錯喔。建議您停留時間2小時,如果行程不趕的話,可以考慮半天安排,中午再到林田咖啡館休息用餐。開車族可將車停放在森榮國小,由停車場旁中山堂先觀賞影片介紹,再開始漫步囉,另外搭車族可參考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好行活動,花東縱谷線觀光景點接駁公車http://www.ervshuttlebus.com.tw/news.php 。
◎延伸閱讀:
◎旅行位置
花蓮縣萬榮鄉林田山文化園區,由台9線244公里處轉入台16線。
全站熱搜